北京出台治水新标 污水处理系统可“吸霾”

 近日,北京市出台《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根据新标准建设的人工湿地可以每天多次调整水位,让湿地“呼吸”起来,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富集”在湿地的填料中,实现“吸霾”功能。据北京市质监局介绍,新标准的施行意味着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在北京已成熟,可以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

 
北京出台治水新标 污水处理系统可“吸霾”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将于今年4月1日施行,根据新标准建设的人工湿地将可以“呼吸”起来,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富集”在湿地的填料中,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吸霾”功能。目前,北京230个村庄的治污已完成,今年北京市将解决300个左右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污水处理站就是湿地公园
 
  据北京市质监局介绍,新标准的施行意味着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在北京已成熟,可以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一个污水处理站就是一个乡村湿地公园。”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多建立在村民居住场所周围,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处理污水,还能为乡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值得瞩目的是,根据新标准建设的人工湿地可以每天多次调整水位,让湿地“呼吸”起来,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富集”在湿地的填料中,实现“吸霾”功能。同时,湿地中种植的挺水植物具有一定的固碳功能。据测算,每年每公顷湿地可释放氧气10吨,吸收二氧化碳13.3吨。按全市郊区300万常住人口、300万流动人口计算,总计可建成湿地面积606公顷,每年可释放氧气6060吨,吸收二氧化碳8060吨。
 
  此外,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通常一个村庄一年的运行费用仅需几千元,保证村村“用得起”。在平谷西柏店村,全村一年的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在2千元左右,而此前采用其他污水处理技术时,村里一年需花费6万元到污水处理中。
 
  230个村庄治污已完成
 
  从市水务局获悉,目前北京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有1000余处,但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晒太阳”状态,北京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础仍然薄弱。
 
  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将解决760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230个村庄的治污,完成2016年工作任务。按计划,2017年将解决300个左右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级财政对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厂站运营费用予以70%的补贴,发展新区为60%,城市功能拓展区为50%。补贴基数为3元/立方米,不足的部分由相关区、乡镇政府统筹解决。(王海亮)